日前,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打造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核心區,積極發展干細胞治療和再生醫學產業,到2020年,雄安新區起步區產業布局框架基本形成。
新聞回顧
專家:10年以后,干細胞將會成為一種基本的治療技術!
摘要:干細胞的確是現在整個生命科學的最前沿,而且是未來應用中大家最關注的一個學科。無疑將來會引起一場新的醫學革命。現在我們到醫院去,醫生給你做外科手術,沒有說是做干細胞治療,但是10到20年以后,幾乎對所有疾病來說,干細胞都會成為一種基本的治療技術,它可以幫助我們,以及我們現在解決不了的疾病。
嘉賓簡介:
鄧宏魁: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長江特聘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分子遺傳學系理學博士
人類永生并非沒有可能
鄧宏魁:干細胞的確是現在整個生命科學的最前沿,而且是未來應用中大家最關注的一個學科。無疑將來會引起一場新的醫學革命。現在我們到醫院去,醫生給你做外科手術,沒有說是做干細胞治療,但是10到20年以后,幾乎對所有疾病來說,干細胞都會成為一種基本的治療技術,它可以幫助我們治愈非常多的重大疾病,以及我們現在解決不了的疾病。
那么什么是干細胞?這個概念是上世紀60年代的科學家提出的。簡單來講,干細胞有一點像“樹干”——總是可以長出新的葉子,新的枝干。它是一個生命的源泉,是人體的“種子”。干細胞實際上大家都見過,雞蛋就是干細胞。人體發育的過程,也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就是受精卵。那么我們成年人身上有干細胞嗎?有的,干細胞每天都在工作,頭發不斷的長,指甲在長,這是可以看得到的。每天都有新細胞長出來,新細胞長出來的源泉就是干細胞。
我們血液里有八種細胞,很多細胞壽命只有幾個小時,每天有大量細胞死亡和產生。而新細胞的產生都是因為干細胞的存在。
干細胞有什么用呢?將來為什么能夠成為治療所有疾病的根本性的新技術呢?因為干細胞治療涉及幾個方面。一個就是抗衰老。20世紀最偉大的,到目前為止在生物醫學領域最具革命性的科技突破,應該是上世紀20年代發現了抗生素。這使得人類的平均壽命,從上世紀同期不超過40歲到現在我們的平均壽命翻了一倍。當時人類面臨的主要是各種傳染性疾病,所以上世紀醫學革命中出現的疫苗和抗生素,使我們能夠活到70-80歲。
同時這也帶來新的問題。本來你買一輛車能開10年就報廢了。現在呢同一輛車要開20年。很多零件會老化的,老化就需要換。人的衰老、損傷和病變也是這樣,人類需要修復、需要換“零件”的時候,干細胞就是一個基本因素。
現在女士喜歡買化妝品,就是防止皮膚細胞衰老,其實根本上起不到作用。將來干細胞技術出來的話,就不用擔心衰老問題了。包括男士怕掉頭發,掉牙齒,將來這都能不斷的長出來。干細胞會幫助你修復生長。更進一步說,生下來不好是爹媽給的,結合今天的技術,我會在干細胞基礎上改造,改變遺傳因素,病變因素,衰老因素帶來的變化。就是將來我們能夠用干細胞技術,在體內和體外造出各式各樣組織細胞。再過幾十年,商店不一定賣衣服了,很可能是賣各種型號的器官。換關節,換牙齒或者什么東西,這在將來可能是一個最基本的。人們會更健康,生活質量會更高,人生會有更大的意義。
生命科學的終極夢想,就是有一天我們能夠走出生老病死。干細胞在這里面會起到最根本的因素。1981年英國科學家有了革命性的發現,把一個干細胞打到老鼠身上就會產生一個新的老鼠。那個組織細胞在體外能養30多年,養30多年以后打進去仍然會產生健康的老鼠,這就是干細胞的魅力。
我特別強調,我們處在一個“革命性”的前沿,巨大的變化就發生在未來的10-20年之間,會有根本性的技術出來。我們現在所謂的“走出生老病死”仍在體現在體外單細胞的程度上。也許有一天,我們也能讓人的個體,走出生老病死。
干細胞既然是種子,也是有不同等級制度的。最高的等級就是一個細胞可以克隆出人。再往下,比如血液干細胞只能造血,那個細胞非常有意義,把那個干細胞做出來以后獻血就不需要了,體外就可以造血。而且這樣的造血干細胞,在未來10年到20年就可以做到。
你只要等得起,未來20年會有革命性的事情發生,我們在一個突破性的階段,而且干細胞的技術比基因技術更成熟,因為干細胞畢竟第一步技術性突破是在1998年,到現在已經18年左右時間了。任何一個生物技術的成熟,一般都需要20-30年時間,會得到一個成熟周期。現在有一些已經在非常接近應用的階段了。
觀眾:這種干細胞身體里也有很多,但是跟普通細胞相比還是很少的?
鄧宏魁:對,它存在肌體發育過程中,構建肌肉,血液的時候存了一點。就像存款機一樣,因為每天有各式各樣的損傷,一旦損傷就靠這種細胞產生新的細胞來修復你損傷的病變。
觀眾:就是需要的時候再重新復制。
鄧宏魁:可以大量復制,產生新的功能細胞,替代這樣衰老病變損傷的細胞。但是因為以前人類沒有活這么長時間,存的干細胞數量是有限的,自然進化允許你活到40-50歲,你生了下一代基本上干細胞的任務就解決了,現在醫學進步讓人活得比以前長,“存款”不夠用了,所以我們就需要制造更多干細胞出來。
鄧宏魁:干細胞有兩種應用方式,一種是體外,運用3D打印直接把器官造出來,心臟,或者大器官。這個比血液復制要難得多,是器官復制。
觀眾:你提到一個“永生”你以什么概念說它是“永生”?
鄧宏魁:“永生”是幾個概念,比如說細胞能不能永生,取出來以后再增殖,干細胞為什么能夠永生?只要是在一定環境下,干細胞在體外養多長時間都可以。
觀眾:就是細胞不死。
鄧宏魁:對,在細胞水平上走出生老病死。
觀眾:現在大家講的夢想,都是根據你現在的成功而言嗎?
鄧宏魁:我講一個例子。日本做的人造軟骨,放在豬身上,可以支撐30公斤的豬,就是人造的器官放到它身上。
觀眾:這是器官再生,然后按照傳統手術裝進去?
鄧宏魁:這是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方式是不用做手術,不在體外,就是增加體內干細胞。以前說打雞血,就是抱著一只雞打。以后可能會有這種方法。
觀眾:我們現在理解了這種機理,就是干細胞注入進體內,也是可以起作用的。
鄧宏魁:現在有一個應用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得白血病要做的骨髓移植,其實就是在移植骨髓里的造血干細胞,這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但是未來成功在哪?現在的目標,就是在體外把這種細胞做出來,不需要他人來貢獻骨髓配型了,這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
觀眾:哲學家想得是更長遠的,如果這一切全都實現了,我們真的不死了。
鄧宏魁:走出生老病死的輪回。